×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血壓測量,到底哪種方案最可靠?

sweet 2021/04/15

比較診室血壓(OBP)、動態血壓(ABP)和家庭血壓(HBP)的信度和預測效度,可以明確哪種血壓測量方式最適合診斷高血壓和估計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20年發表在JACC雜誌上的一項觀察性研究給出了相應的答案,然而卻引發了爭議,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研究回顧

研究目的:在未治療人群中,評估OBP、HBP和ABP的可靠性,並評估其與左心室品質指數(LVMI)的相關關係。

研究方法:改善高血壓檢測(IDH)研究是一項基於社區的觀察性研究,招募了408名參與者,他們在3次就診時接受了OBP評估,並完成了3周的HBP、2次24小時ABP記錄和二維超聲心動圖。參與者的平均年齡41.2±13.1歲,女性占59.5%,非裔美國人占25.5%,西班牙裔占64.0%。

研究結果:1周HBP、3次汞柱血壓計測量的診室血壓和24小時ABP的可靠性,收縮壓分別為0.938、0.894和0.846,舒張壓分別為0.918、0.847和0.843。多變數校正後(包括OBP和24h ABP),收縮壓和舒張壓升高10mmHg,與LVMI分別升高5.07(標準誤[SE]:1.48)和3.92(SE:2.14)g/m2相關。校正HBP後,OBP和ABP測量的收縮壓、舒張壓均與LVMI無關。

研究結論:OBP、HBP和ABP評估的參數有些不同。 與OBP(3次隨訪)或24小時ABP相比,(測量1周的)家庭收縮壓和舒張壓更可靠,與LVMI的相關性更強。提示1周HBP監測可能是診斷高血壓的最佳方法。

測量的收縮壓與左心室品質的相關性方面, 家庭血壓比診室血壓或動態血壓更可靠

反方觀點

正方(Schwartz等人)的研究認為,家庭血壓測量的可靠性高於診室內和動態血壓監測的水準,並且血壓水準與左室重量指數(LVMI)有更強的相關性。

該研究共納入408名年輕、未診治的高血壓患者,並通過不同方式進行血壓監測,測量血壓的場所包括診室、家庭和動態血壓監測的,最終作者得出結論,認為家庭血壓監測可能是診斷高血壓的最佳方法。

但是,該研究中的 家庭血壓測量,僅分別於早上醒來後不久測量兩次、晚上睡覺前測量兩次。這種測量方式忽視了糾正血壓晝夜節律的變化及其對心臟結構重構的影響。

有研究發現,非杓型血壓分佈和反杓型血壓分佈與左室肥厚及不良心血管結局明顯相關。最近的研究表明,在7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中,特別是80歲以上的患者中,極端的杓型血壓分佈也與不良的心血管結果相關,且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超杓型血壓分佈似乎比非杓型血壓分佈更加有害。

目前家庭血壓測量方法,不能診斷單純的夜間高血壓,而單純的夜間高血壓與左心室肥厚風險的增加有關。

Schwartz等人的研究物件是年輕的高血壓人群,極端高血壓的影響可能可以忽略不計,但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壓分佈對於LVMI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此外,因為Schwartz等人研究的物件相對年輕,少有共病、未接受降壓治療。研究結論是否適用於老年人值得懷疑,因為老年患者常合併多種疾病、而且多數接受了抗高血壓治療。

因此,反方認為: 在評估合併其他疾病的高血壓患者、高齡高血壓患者中,24h血壓監測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家庭血壓測量無法取代24h血壓監測。

正方觀點

反方認為,家庭血壓監測(HBP)不能識別非杓型血壓分佈的患者,因為HBP通常不測量睡眠中的血壓。

正方認為:雖然非杓型血壓與左室品質指數(LVMI)和心血管疾病發生可能性增加有關,但 沒有證據表明,在未降低平均血壓的基礎上,恢復杓型血壓的分佈模式與減少心血管疾病相關。

此外,通過一次24小時ABP診斷非杓型血壓的可重複性較差(組內相關係數0.53)。因此, 對於單個 個體而言,識別非杓型血壓分佈情況的臨床價值尚不明確。

另外, 已有新型HBP監測設備可明確血壓分佈是否非杓型,並測量夜間睡眠血壓水準

反方還認為,這項研究的人群「年輕、合併疾病少、較少接受降壓治療」。下一步,我們將擴大研究目標人群,納入已明確診斷高血壓且接受了血壓管理(包括降壓藥物治療)的患者。通過擴大研究人群數量,探索推廣性更好的高血壓的診斷和管理的工具。

此外,在某些程度上,ABP可能比HBPM更受歡迎,因為HBP無法在7天內進行每日血壓測量,而且HBP設備的費用目前無法報銷。

因此,在選擇採用哪種方法(ABPM或HBPM)來監測診室外血壓時,應考慮上述這些因素。

正方認為: 在選擇ABP或HBP診斷高血壓時,應考慮到HBP的可靠性更高,與ABP相比,HBP與LVMI的相關性更強。

用戶評論